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藏族聚集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日喀则市拉孜县是西 藏社会经济发展中稍显落后的地区。最近几年,拉孜人民政府和管部门在促进教育发 展方面上下了很多功夫,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既要坚持“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又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进行教育。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进行 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研究却很有限,因此笔者选择西藏民族地区为例进行研究,以期弥补该方面研究的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少数 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教师教 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等, 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 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水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观 念更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等, 以更好地发挥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优化对策;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足
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生们学习成果的好坏,教师的专业性对于学生的影 响非常大。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教育课堂的主导力量,也是一个孩子知识与发展 道路上的指南针与明灯。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老师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引导学 生学习上,在学生学习的很多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说,对 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的专业素养来说,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因为在其教育过程中, 不仅要把学生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该针对学生的道德法制问题作出专门 回答。这样一来,就让他们的专业素养变得更加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要求了,这样就大 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时代对老师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有更高的教育能力与素质,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 要。许多老师对现状不满足,不愿意进行教学改革,这就导致了我们初中《道德与法 治》课程教学难以有效实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 素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相应基础知识,影响教师理论知识的提升
以西藏日喀则市拉孜中学为代表的民族地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 他们的教学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较发达地方的一些地区相对比还较为落后,通过调 查分析发现,民族地方学校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所教 内容的认识不够,有的老师面对课本有一种“不知如何是好 ”的感觉;二是教师在教 学方法上的把握与应用上的水平不够,在实际应用上的经验较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 中,教师们主要依靠的是单一的讲授法,而对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却很少。有些教师 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还错误地理解了这些教学方法的用途,把它们当作是一 种应对公开课检查的手段。但是,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因为缺乏对它们的了 解,以及操作不当,导致某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没有起到它们应有的效果。三是在信 息教育的时代,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还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 ”的教学方式。 要克服这个客观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理论知 识,并改变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2.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中国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教育模式相比较,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学校 的教育模式则显得比较“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则是 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而忽略了 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模式容易
挫伤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习者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强调课堂形式,但课堂教学 方式比较单调,不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科知识点过分死记 硬背,课堂理论陈旧。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学 生完成课程教学,使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二)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已成为中学《道德与法治》 教育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的内容》规定:“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所以思政课对于义务阶段的学生十分重要,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部分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缺乏, 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与当地的风俗有关,拉孜中学地处农牧区,以畜牧业为生,这就造成了学生劳动放牧的意识,从而忽略学习;其次是家长的因素,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根本不重视,导致了孩子荒废学业;再次也与当地的教育水平有关,拉孜地区有的地方教育水平落后,孩子上学也是一个困难。此外鉴于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的基础能力不一,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 当中建立了互动的小组教学模式,利用传帮带减少了学习者间的能力差异,从而提高 了学习效果。当前,在民族地区—— 以拉孜中学为例,老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孩子缺乏坚定的学习意愿,没有好的习惯,也没有自主性与学习意 识。同时,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自主性读书方面也过分注重教育形式,模式化过于单一, 形式过于局限。
(三)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安排偏少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课时量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 会阻碍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此之前,曾有拉孜中学的老师对藏区农牧区的初中《道 德与法治》教师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一线教师时,一些教师认为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老 师,按照国家规定的两个课时,可以独立从事一些教学工作。但是,因为少数民族地 区的民族区初中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师在讲解的 时候,也要让学生明白书中的专有名词的意思,他们需要反复解释,并且举一反三,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也有部分老师表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的 学生来说,接受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课本中的很多理论学术词汇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拦路虎 ”,所以在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对这些术语一字一句的进行理解,这就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很多课时。另外很多老师也反映难以在规定的课时量将书 本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如果开展了一些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很大限度上就会影 响学生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因为上述的这些原因,使得老师为了要更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育任务,往往必须反复授课,或者挤占了学生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这也就在相当限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责任心。如拉孜中学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对书本进行解读,从而减少了书本外向外扩展的知识。
(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足
多媒体课程的发展和使用对教育教学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多媒体课程的使用, 填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所造成的缺陷,不但充实了传统课堂内涵,还开拓了少数民族地 区初中生的眼界,也开拓了广大学生的思维。老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就能够突破授课当中的重难题,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同时,学生通过使用多 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设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育环节,更能够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 兴趣。不过目前,西藏及少数民族地方的部分学校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上 课教学辅助手段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以日喀则市拉孜中学为例,主要表现 有以下:
1.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不娴熟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上,与教学实际需求之间 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而这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拉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发展还较为落后。老师在多媒体技术教 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不够娴熟,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在很多老师身上都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就以目前一些农村学校来说,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一些老师在进行课堂操作时会因为自身对于多媒体使用的不娴熟,而最后放弃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2.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够
部分老师在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够,未能充分考虑到 多媒体在课堂当中起到的效果,以致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多媒体设备利用率较差。拉 孜中学的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多以板书为主,很少使用多媒体设备。以拉孜中学为代表 的农牧区与民族地方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相对较少,而且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维 修、运行与使用上还存在着相应的的欠缺。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不是我们否认多媒体 教学在教育学习中起到作用的理由。当然,少数民族地方的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 在教育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其中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效果。此外,对 孩子们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五)课堂教学的活动有待丰富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很大的生活性与实践性,它紧密联系着法律理论和 现实生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联系实际,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 力,进一步充实课堂内涵。为了更好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按 照课堂要求进行相应的课外活动,并建立相应情景课程。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对 老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等,以拉孜中学为例的农牧区少数民族地方 的中学,课外活动和情景设置相对较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 点:一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三是缺 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当然也有部分老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