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论文文档
技术微信:375279829
本课题包括源程序、数据库、论文、运行软件、运行教程
毕业设计资料-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网:我们提供的源码通过邮箱或者QQ微信传送,如果有啥问题直接联系客服
包在您电脑上运行成功
语言:
数据库:
框架:
课题相关技术、功能详情请联系技术
作品描述
中国武术具有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并且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一直充当着我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它以其高难度技术技巧以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嚣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而形成独具风格特征的体系。同样,在中国古典舞中,武术的元素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武术在其中扮演着文化审美基础和动作栽体的角色,为舞蹈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动作宝库。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武术以及中国古典舞所具特色,结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全面分析探讨中国武术对中国古典舞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武术;中国古典舞;影响
研究内容
武术,作为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其在踢、打、摔、拿等一系列动作中的难度与技巧要求相对较高,一般采取相对规律性的徒手和嚣械所组成的各种攻防格斗、套路以及一些单势训练,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特征的体系。同样,在中国古典舞中,武术的元素也是不能缺少的,主要是由于武术其发展过程中起着文化审美以及动作栽体的作用,为我国古典舞蹈在动作的创作方面提供了更具借鉴意义的素材[4]。本文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武术与中国古典舞的特性,根据两者之间的共性以及联系,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武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从而使得两者完美结合。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中国古典舞中,我们能够从某些动作、技巧以及人物塑造角度发现,在戏曲以及武术中所提取出来的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风格也逐渐映衬于中国古典舞中,使之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元素风格。通过实践与研究,武术中的训练方法也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一部分。武术往往坚持以“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功法来突出其特色,完美地将其内在精气神以及外部的形体动作进行结合,因此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出“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的中国武术特色,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舞所需要探寻的另一种境界[5]。
中国的古典舞完全与我国传统的戏曲截然不同,同时在古典舞的创作与完善过程中渗透了一些武术相关的元素,不仅如此,中国古典舞更是吸收了我国戏曲以及武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中国戏曲和武术中提炼出独特的舞蹈运动规律和形象审美气质,成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表演艺术。同时,在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中正、内敛、端庄气质核心的前提下,科学借鉴了西方芭蕾艺术的训练方法,发展出一套展现大国人文风范、独具东方魅力的训练体系[6]。
中国武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在中国武术的演绎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与中国古典舞在身韵的运用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拳法,与此同时这些拳法总是以“圆”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拳法虽然不是球体形式,但却仍然追求“圆”的视觉效果。因此,在中国武术的拳法中,可以很大程度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刚柔并济韵味,即“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在武术中所体现出的刚劲往往是通过松柔手法锻炼出来的,随着松沉手法的不断练习,刚劲将会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舞在身韵方面相同,同时中国武术也具备其自身独特的“立、起、沉、转、 闪、靠”身法,并且武术所具备的身法在古典舞中也会存在[17]。因此根据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武术之间的共性与联系,不仅如此,两者往往也表现为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倘若中国古典舞在运用中没有全面灵活采用武术中的优秀特征进行改变,则会使其在表现上的升华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4.1丰富古典舞的内容
中国武术在古典舞中的各种运用及影响,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具备更为深刻的现实需求。古典舞是以艺术家欧阳予倩而得名,其从最初的诞生开始与戏曲舞蹈就有了较为紧密的联系,而戏曲舞台中的动作,尤其是武生的动作又大都来自传统民间武术。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舞蹈有一半是武术”。针对这句话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针对古典舞的肢体动作而言,可以抛开传统武术的干扰进行分析,其实也只是在细节方面有所差异;其次是古典舞在肢体动作方面的运行方式受到传统武术的影响,因此包含了一些武术文化元素。就目前我国古典舞发展的现状而言,武术对于古典舞蹈的影响力度是较为突出的,例如许多古典舞的改编直接参照武术:太极拳舞、太极剑舞往往都是来源于道家武术中的太极拳以及太极剑[18]。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武术在古典舞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同时也丰富了古典舞蹈的内容,开阔了古典舞的艺术发展空间。
4.2增强古典舞的感染力
古典舞不仅是针对肢体动作而进行的一种形式表演,更是需要表演者通过动作表现出更佳的视觉效果,满足观看者的审美需求,使得观看者能够沉浸其中、回味无穷,因此,该视觉效果需要舞蹈本身具备极强的艺术特色以及感染力,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而且能够使得观看者产生共鸣。所以,我国武术的灵活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国武术往往遵循道家思想,而道家学派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舞蹈中仍然有着很强的表现。举例而言,道家武术在套路表现中时时突出一个“圆”字,具有很强的流畅性与灵动性,如太极拳中冲拳动作的“拧臂”,这是哲学思想在肢体动作中的表现,与中国人的审美追求相契合,因此能够实现艺术感染的目标。古代舞蹈脱胎于戏曲舞台,而戏曲中的舞蹈动作很大程度上又是继承于武术套路,因而武术套路不可避免地会在古典舞中留下印记,行云流水的“圆”式动作自然可以增强古典舞的感染力[19]。
4.3对于古典舞形体练习的影响
中国武术在古典舞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形体方面,总而言之,古典舞的舞蹈程式和细节动作大多借鉴于中国武术。最为典型的便是古典舞运动的核心“圆形”。一直以来,中国古典舞蹈均有“划圆的艺术”之称,对“圆”的追求体现在古典舞的各个层面,如“双膀”时双线需要呈弧线,而在“摆扣步”中,动作运行的轨迹也是圆线、弧线和曲线。古典舞蹈中对“圆”的审美追求,在道家武术中可以追溯到源头。道家武术受到深刻的道家思想影响,而“圆”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19]。道家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太极图则是由相互交融的黑白图案形成的圆形。在太极拳中,所有的讨论动作均在“转圆”的过程中完成,这种“转圆”体现的就是道家阴阳互易、合二为一的思想,在古典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就目前我国古典舞发展的趋势而言,中国武术在进行舞蹈创造改编以及表演过程中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尤其是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部分,例如拧身法、转身法、伏身法、進身法等,都将是武术在古典舞应用中重点讨论的观点[20]。
4.4对于古典舞神韵方面的影响
在探讨古典舞时,不能就动作论动作,否则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古典舞产生于戏曲舞台,而戏曲舞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寄托,尤其是对神韵的向往。“气韵生动”原本是古代绘画批评中的理论,后来延伸为传统艺术批评中的圭臬,而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恰恰和气韵的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武术是我国武术中最具思想性的武术流派,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特色,而且在我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成果。就以太极拳为例,武术讨论中充满了极具辩证色彩的阴阳思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太极拳的重要特征,比如拔背与含胸的统一、领头与下肩的统一等[20]。这种辩证思想在古典舞中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古典舞中非常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就是道家武术思想影响古典舞的典型。
参考文献
[1]马拾前,袁军. 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J]. 体育画报,2023(1):10,13.
[2]苏奕敏,宋同顺,汤立许. 中国武术的世俗化传统与文化自信[J]. 湖北体育科技,2023,42(1):89-94.
[3]孟筱. 中国古典舞身法中“闪转腾挪”的动势特征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22.
[4]饶子龙,韩金明,赵璞玉.武术与中国古典舞——浅谈武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演化[J].青春岁月,2022(05):77-79.
[5]陶璋. 论古典舞中"身韵"艺术特征[J]. 武侠故事,2022(3):38-39.
[6]丁英明. 中专舞蹈教学中的武功课教学步骤与策略[J]. 人生与伴侣,2021(6):29-30.
[7]高伟. 武术元素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思考[J]. 参花 , 2020(15):93.
[8]王露婕. 武术元素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J]. 大观周刊,2020(11):348.
[9]李莹莹.探究武术元素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J].智库时代,2020(11):269-270.
[10]白雨知. 中国古典舞与传统太极拳审美共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20.
[11]陈欣昕. 浅谈"提沉"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训练及重要性[J]. 大众文艺,2020(7):161-162.
[12]江竺颖. 如何有效运用中国舞身韵提升中国舞基本功的综合表现力[J]. 艺术评鉴,2020(9):78-79.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