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她们的综合素养也有所改善,她们的劳动权利和就业机会也有所保障,她们的经济地位也有所改善。此外,她们也越来越渴望去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而阅读正是她们寻找这一切的重要途径。女性文学作品中,姐妹情谊一直都是重要的话题,并且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女性网络文学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和出版平台的层面,而没有深入探索其中的女性情感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更好地了解这些话题,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见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和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七月与安全》、《左耳》等网络文学作品所展示的女性情感,并对女性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作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学中鲜为人知的女性情感,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关键词: 网络文学,女性情谊,女性文化
绪论 1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一章 网络文学中“女性情谊”的书写形式 5
一、《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青春 5
二、《左耳》中的青春与成长 5
三、《甄嬛传》中的女性群像 6
第二章 女性情谊书写与女性关系的当代演变 9
一、主体意识的追求 9
二、男性话语的突围 9
三、新时期女性情谊的发展..............................................10
第三章 女性情谊书写的现实意义 11
一、价值重构:从客体形象走向权力主体 11
二、理想的乌托邦 11
三、网络女性主义转型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上升发展,同时女性的相关劳动权、工作权得以保障,经济地位得以提升,女性开始逐步渴求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阅读则是女性探索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在女性文学中,姐妹情谊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表现主题,对姐妹情谊书写的研宄亦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无法绕过的论题之一。目前对女性网络文学出版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图书内容的文学理论研究与相关的出版平台与版权运营方面的研究,但在当前的研究中却缺乏女性网络文学中女性情谊关系的探讨,本文通过具体网络文学作品《七月与安全》、《左耳》等来探讨其中的女性情谊,研究女性关系的新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中不常见的女性情谊与女性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启示意义。
《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青春
女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大量抒写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和独立意识,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文学领域。 小说《七月和安生》最早收录在安妮宝贝的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2000 年 1 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当年的安妮宝贝粉如今已过而立,安妮宝贝本人也更名为沉稳厚重的庆山。因此,IP的时效性和话题性从来就不是电影《七月与安生》的出发点。电影的改编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对咫尺天涯的双生花,两者互为镜像,既是两个独立个体,同时又隶属女性灵魂的两面。小说中,安生是故事的绝对中心,她爱上了好朋友七月的恋人。她为此漂泊流浪,刻意逃避爱情的旋涡。在安生的精神乱世中,七月既是她的受害人,也是她的救世主。七月心甘情愿成为爱情的输家,因为她对安生有着无法抗拒的依恋。
《七月与安生》中所涉及的一切青春观、爱情观和成长观的表达,都有着鲜明而坚定的女性视角的前提。它所言的青春是自由不设限的、不含事业理想抱负的女性青春 ;它所言的爱情是女性意识形态中的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羁绊 ;它所言的成长是专属于女性命运的自我认知过程。影片对并不新鲜的题材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使整个故事情感充沛、触觉敏锐,可谓当下国产同类题材电影中难得一见且言之有物的破题之作。《七月与安生》对青春形态的包容,带着过来人对年轻生命的无条件欣赏。借七月和安生两个角色,电影展示了两套截然不同的青春体系——清爽单纯但毫无悬念的校园青春,以及特立独行但无人侧目的社会青春。前者令人安心,但有点乏味 ;后者令人着迷,但有点危险。它们共同构筑出青春形态的两极,而生命被认为是在边界广阔的青春阈限里游动和变形,而非从始至终都是确定的状态。这种对青春概念的叙事想象,比任何其他青春片中笃定的某一种“好的青春”更宽容,也更具说服力。
《甄嬛传》中的女性群像
《甄嬛传》是一部关于女性群体的小说,但它更多的是一部职场题材的小说,它所关注的是女性的各种表现形式。清代基本上是一个“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在这个时代,男人是最主要的,拥有最大的权力,而女人则是次要的,男人的存在限制了女人的发展,男人至上的思想也限制了女人的一切行动方式。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皇后下了毒手,杀死了自己的姐姐纯元,还杀死了好几个皇室子弟,这完全违背了她在封建时代的善良大度的妻子形象。华妃当年的恩宠都是靠着自己的兄长,兄长失意之后,她的恩宠没了,反而成了皇权的牺牲品。甄嬛靠着持续的“打怪”,在“职场”上巩固了自己的位置。一开始,她为了躲避皇上的宠爱,最后被朝廷的律法所束缚,一步一步的长大,让她失去了自我价值,成为了皇室的一个木偶。沈眉庄出身于封建社会,出身名门,温柔淑女,遵守三从四德,深知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压制,奉行“女人不能有才华也是一种美德”的原则,后来更是打破了封建社会的风俗,开始追逐自己的感情,成为了宫廷里一支新兴的女权势力。
尽管《甄嬛传》里并不缺乏女性在权利争夺中的勾心斗角,然而,在这篇文章里却依然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姐妹情谊”。“姐妹情谊”既是女性思想中的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对伦理的坚持。雷吉斯特说:“女性主义运动力图创造一种姐妹情谊的意识,一种女性间的新的集体感,只在克服团体的自我憎恨,克服许多女性对同性的其他人所怀有的敌意;这种敌意是由分离、为获得男性注意的竞争、倾向于自卑心理所引起的。”所以,姐妹之情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基于对彼此的共同压制而产生的感情上的互助。就像当初眉庄与甄嬛刚刚进阶皇宫,华妃仗着自己的高贵地位与权势,一直与她们为敌,二人联合起来对付华妃,其实就是在与全社会的男权力量为敌。甄嬛被流放到甘露庙,眉庄在当时的封建男性权力下,为甄嬛进行了正义的扞卫,她的坚强和勇敢可圈可点,其中蕴含的“姐妹之情”更是让人动容。
到了后面,甄嬛和宁嫔都爱上了果郡王,两个女子,都是为了给果郡王复仇,所以才会联合起来,加快了皇上的死亡速度,宁嫔利用迷|药,将皇上的身体吸干,而甄嬛则是在皇上身体虚弱的时候,揭露皇上的丑事,让皇上的寿命走到了尽头。电视剧里的人物虽然明争暗战,但却并没有失去人性,甚至连姐妹之情都体现出来了,眉庄因为甄嬛,不惜违抗皇上的旨意,请求皇上原谅,最后被皇上无视,他也是义无反顾。甄嬛因为眉庄,不惜以身犯险,屡次与皇上对着干,令皇上震怒。后宫之中,虽然充满了虚假,但也不是没有真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好,更多的是对自己这个主人的好,哪怕是甄嬛遇到麻烦,崔槿汐也从来没有抛弃过她,甚至还在她身边,悉心照料她,若不是崔槿汐,只怕甄嬛已经被人杀死了,至于流朱,她也是一个贴身侍女,对甄嬛忠心耿耿,最后也是因为她才牺牲自己,才保住了甄嬛。
《欢乐颂》以其极高的话题度和极高的收视将“女性”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掀起了城市女性题材的新浪潮。《欢乐颂》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安迪为典型的“归国”精英形象形象为例,她有着清冷的外貌,但并不骄纵,因为她是个孤儿,在与家人的相处上总是欠缺一些技巧;她是个聪明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内心却很柔软,很会看人。关雎尔出身名门,从小就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在她温顺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一颗坚强而又热情的内心;没有任何物质支持的邱莹莹,乐观、活跃、简单、直率,是生活在都市中的平凡人的典型;樊胜美因为出身的压力,在大城市里挣扎,三十多年来,她什么都没有,渴望男人能把她从现在的人生中拉出来。《欢乐颂》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女性群体小说,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观众对女性想象力的消费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生长和发展动力。
《欢乐颂》五位女性主人公都在上海奋斗,尽管住在一块,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色彩。她们的感情、生活和事业都是不同的,她们也会有不同的快乐和面临不同的问题,她们会互相依存,但又会互相独立。故事的设定十分接近于真实的生活,比如邱莹莹与渣男白经理相遇,樊胜美为了给小邱讨回公道而被送去警局;安迪遭“人肉小三”,其他四名女生纷纷表示关心,并集体删除帖子;小樊一家陷入困境,曲筱绡和安迪等人又是借款又是劳动,一起帮助她度过了困境。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的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在普通中透着一丝感人,用一种温暖、有爱、接地气的态度,俘取了观众的心灵。剧中的五位女生,每次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克服一切麻烦,彼此间的友情也在互相帮助中逐渐加深,令人感到温暖。这种设定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男人的一种削弱。确实,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女性寻求做一个独立于男人之外、拥有完全个性的人。这些都折射出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境遇与心态,引起了大众的情感与共鸣。
参考文献
[1]王帅乃.寻回中国童话书写里的“女性情谊”[J].中国图书评论,2022(06):73-82.
[2]陈怡童. “她阅读”视角下女性网络文学出版发展浅析[D].青岛科技大学,2022.
[3]Young Ashley s.. "There Would Be No Kerry Washington without Diahann Carroll": Shout-Out Culture, Sisterhood, and the Discourse of Black Womanhood[J]. The Velvet Light Trap,2022,89(1).
[4]朱頫颖.女性向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新变与网络女性主义[J].名作欣赏,2022(06):113-116.
[5]Coveney Catherine,Hudson Nicky,Funes Sara Lafuente,Jacxsens Lara,Provoost Veerle. From scarcity to sisterhood: The framing of egg donation on fertility clinic websites in the UK, Belgium and Spain.[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82),2022,296.
[6]Plummer Jillian. Unequal Partners: In Search of Transnational Catholic Sisterhood by Casey Ritchie Clevenger (review)[J]. American Catholic Studies,2022,132(4).
[7]李星辰.近十年网络文学改编剧中女性形象建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121-123.
[8]吴丽楠.“女性向”网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困境[J].作家天地,2021(23):10-13.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