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意义
家庭体育投资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孩子的体质,培养自信,乐观,克服困难的精神,体质的增强不是一次生产过程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具有连续性,持久性的特点,反映了持久性的特点同时,体育人才的培养,运动成绩的提高,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只有长期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为未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本文期望从政策,学生,与家长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建议及整改意见。
家庭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物质需求逐渐转向对更高层的精神需要。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成为现代家庭余暇生活的重要部分。家庭成员既可以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在克服困难的过程 中使心理得到满足。也可以全家一起参观欣赏极具表现力、戏剧性和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为队员的命运所牵挂,或兴奋、或焦急或又或沮丧 ,情绪激荡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体育比赛本身是一种人体美、运动美的展现和竞技美的创造。家庭体育以其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丰富了家庭成员的余暇生活,满足了家庭成员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投资于体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指出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后,近期出现积极变化,部分指标止跌回升。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
家庭体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1家庭体育帮助孩子个性健康的发展
通过参与一些家庭体育活动项目,可以让孩子吃点苦,让孩子经受挫折,感受挫折,丰富人生经历。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接受挫折、克服挫折,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家庭成员可以聚集在一起,通过活动进行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养成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的良好品质,从中学会正确对待他人,善待自己,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愉悦身心,促使孩子的个性朝着阳光的方向发展。
家庭核心成员对体育锻炼的认同、崇尚、践行和坚持,就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如能代际承传则构成了家风的延续. 受其影响的孩子则成为家风承传的重要力量. “
让体育成为家风”,可以影响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地区和城市,进而促使“体育成为国风”。
2 家庭体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运动直接的功效是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心理疲劳,释放不良情绪,得到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愉悦。同时可以培养个体的良好习惯、竞争与合作意识、心理品质、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体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和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人们长时间参与家庭体育活动,孩子会受到比较深远的影响,这样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稳定,由此来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坚持性、坚韧性,形成更好的个人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并作为习惯代代相传。培养孩子的竞争和合作意识我国传统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儒家倡导的恭谦、退让精神等和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及竞争意识之间存在矛盾。体育中的规则和竞争意识也可以更好塑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通过家庭体育可以让孩子以实际活动来感受竞争氛围 ,体验竞争过程,正确认识竞争结果,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所有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人与人之间合作开展,合作是人类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保障。 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小团体,家庭体育教育活动可以让家庭成员开展合作,协同完成体育活动,来培养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协同思想, 为孩子进入社会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协同培养自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运动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持久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他们性格开朗、乐观、充满生气。家庭体育的开展应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健身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运动会,体育旅游,参加如扭秧歌、武术、踢毽子等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孩子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积极发展家庭体育促进家风建设
家庭体育作为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都参与的体育行为,以家庭生活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按照家庭环境的情况和各个成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来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实现身心健康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现代家庭体育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为了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形成孩子的顽强拼搏精神和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凝聚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具体来说 ,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生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家风的影响可以发展人在文化、文明中的自觉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体育家风会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会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睦,具备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看到人性中的美好,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热爱他人、鼓励他人、理解善待别人。
现阶段,很多家长对体育育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已经认识到体育与个人的生活、生命以及个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兴趣、积极性等之间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家庭体育教育体现的国家性、共同性、个人性的价值,这些价值认同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将体育家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彰显出来。优良的体育家风引导有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为更高素质的新时代接班人。
4融洽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教育共育机制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促进孩子健康 成长和全面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提出
:“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
有机融合。”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良好的家风可提升家庭成员对家庭体育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为此,要重视优良家风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以优良家风来引导和促进家庭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科学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来促进优良家风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同时,家长应当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实践活动,更好地实现协同教育,携手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顺争,姚绩伟.“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3,45(01):11-14+35.
[2]扈春荣.冲突论视域下家庭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03):16-21.
[3]陈子霞.初中生家庭体育教育家校互动策略研究——以集美区灌口中学为例[J].福建体育科技,2021,41(06):81-86.
[4]齐格奇.家庭体育视角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健与美,2023(12):111-113.
[5]陈明晓,谢明川,李广明.肇庆市家庭体育组织形式的调查比较和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视野,2022(23):14-16.
[6]刘如,欧亚,方倩倩.“双减”政策下体育中高考的内在冲突与外部调适[J].湖北体育科技,2022,41(11):1019-1025.
[7]张超,庞力,耿岳.中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J].青少年体育,2022(10):50-51.
[8]常蕾.家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价值、问题与融合发展路径[J].中华家教,2022(05):48-56.
[9]杨柳.新时代优良家风与家庭体育教育的融合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22,27(05):127-130.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