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及国际上一些机构与研究机构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初步理论框架。我国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引进和理解,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三十年来,尽管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稳定的架构,也未能与实践进行很好的融合,致使我国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过程较为迟缓。文章以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实施为背景,旨在对现阶段推行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阻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理论和推动环境会计实践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 企业
目录
摘 要 1
一、关于环境会计的概述 2
(一)环境会计的产生 2
(二)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 2
(三)实施环境会计的意义与价值 2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环境会计的框架 3
(一)环境会计的确认 3
(二)环境会计的计量 3
(三)环境会计的记录 4
(四)环境会计的报告 4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障碍 5
(一)企业环境会计理念的缺失 5
(二)企业环境会计法规体系缺失 5
(三)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缺失 6
(四)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缺失 6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 7
(一)强化环保意识与理论指导 7
(二)健全环境会计法规体系 7
(三)借鉴成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8
(四)完善环境会计披露监管体系 9
五、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一)环境会计的产生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把发展重点从农业生产转向工业生产,以机器取代人力,有助于人类持续地开发大量的资源,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同时,引发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至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专家、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如何能够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中国环境会计产生比较晚,对于它的研究可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展成了会计中独立的分支系统。为了应对联合国发布的《环境会计与报告立场公告》,我国也着手构建自己的环境会计体系(以下简称绿色会计委员会),并于2001年相继设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同时也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会计已经提高到了新的关注水平 。
(二)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一种以环境资产,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作为会计要素,既保持了传统会计体系本质又有自己特点的专业会计。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种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时,非货币形式会计要素应采用一定的具体方法换算成货币形式统一计量。它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记录和反映企业进行环境防治和环境开发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同时也是这一过程所获得的环境收益来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和企业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向企业决策者们提供有益的信息,达到合理使用资源和改善环境现状之目的 。
(三)实施环境会计的意义与价值
传统会计仅要求决策者以如何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没有把自然资源列入核算范围,对于自然资源破坏与恢复的信息无法在传统会计模式下进行显示与揭示。
其结果就是企业决策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常做出破坏环境且不予修复的决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一系列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现象,甚至导致无法修复的损失。面对传统会计所暴露出来的缺陷,环境会计出现了,他在过去传统会计理论模式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将资源视为有价资产来核算。环境会计在核算对象上不单纯由原来的六大要素构成,还需将环境,资源,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价值等因素考虑到研究范畴。环境会计最大的价值就是用会计的方法来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然资源,最为直接地影响着决策者的决策行动,推动决策者自觉减少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承担社会责任,做到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环境会计强调自然资源并非可毫无顾忌地无偿利用,而只是宝贵、有限乃至部分资源短缺。其重点在于对企业开发中环境成本进行揭示,从而对其环境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